但是萧何、张苍这些庶民知识分子,却在朝中团结起来,主动发起了对抗。
随后就发生了让扶苏哭笑不得的事情。
大家都跑来章台宫给他告密,告诉他大臣们要动手了,要逼迫自己立太子。
看吧看吧,在臣子眼中生死攸关的大事,其实在更高权位者眼里看来,就是一伙人自乱阵脚。
因为他们无法看到全局全貌,只能局限在自己片面的观点和立场上。
扶苏什么都没打算做,结果双方开始闹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。
这让扶苏不得不痛下狠心,做一些选择和决定。
臣子有臣子的琢磨的地方,君王有君王的看法。
臣子数量多,但是权力小;君王只有一个人,但是权力至高无上。
君臣这一对矛盾,现在因为臣子之间观念不和的矛盾也被引爆了。
当知道冯去疾和姚贾等人站在一块,要逼着自己立太子,给自己点颜色看看时,知道扶苏什么心情吗。
冯毋择刚把冯去疾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挽回了一点,转头冯去疾就来砸自己的场子。
还要拿极其敏感的禅让来做文章,可见他是真的无法接受逼父退位这种事。
在上朝前,刚刚给扶苏生了第二个儿子的冯绾绾,不顾自己的身体,非要来亲自见见扶苏。
因为臣子们互相联系,勾结,把一件小事演变成了极大的事,惊动了后宫诸妃。
“陛下也曾做过太子,知道对于太子来说,舅舅才是最靠得住的。”
“妾身只希望陛下三思而行。”
就算做足了万全的准备,可是等到皇后也来插手这件事。
事情的性质就有改变了。
这会扶苏才意识到,在有些事的处理上,是由不得他做自己的。
“放心,我会处理好的。”
“陛下,我想这件事,还有转圜的余地。”
扶苏皱眉,为什么皇后也要掺和,非要把事情闹得极大不可。
“回宫去吧,很快就出结果了。放心,有我在,你和孩子不会有事的。”
冯绾绾蹙眉,“陛下不懂。妾身担心的不是自己和曜,而是父亲。”
扶苏黑着脸,“我就是懂,才劝你回去。”
——
半个时辰后,扶苏和大臣们坐在大政殿里。
双方各怀心思。
大臣们一个个安静地像是小猫一样,都不说话。
周青臣低着头,他在盘算,要是把皇帝惹生气了,他是直接砍死自己呢,还是先生气一会儿,给其他大臣机会拉住他呢。
周青臣犹犹豫豫,担心害怕。
不知道被身后哪个人推搡了一把,直接从座位上滚了出去。
怀中笏板也掉了下来。
“陛下,周大夫有要事要启奏。”
“奏。”
周青臣左顾右盼,都没有一个人给他眼色,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“臣周青臣启奏陛下。”
“所谓国之大事,在祀在戎。陛下决意停战,于国大利。”
“只是在祭祀方面,却有所欠缺。”
“自祖宗立法以来,朝中立太子与尊奉宗庙一体两用。立太子不仅能够确保皇权的传承,更承载了对于祖先的敬重与祭祀的传统。”
“尤其是陛下的子嗣虽然个个都很聪颖,很杰出,但并非每个都能获得助祭的资格。”
周青臣倒也是怕扶苏,扶苏儿子少,干脆改成了儿子很聪颖。
听到周青臣说的话和之前定好的不一样,上卿姚贾就开始皱眉。
周青臣怎么这会儿这么窝窝囊囊的,没有一点敢和皇帝拍案叫板的意味。
不知道让他上去有何用。
窝囊废,小心把计划都给搞砸了。
“通常情况下,皇帝作为主祭,太子则担任助祭的角色,为的是向祖先昭示江山的后继有人,确保皇室的血脉得以延续。”
“如今春祭大典在即,这是陛下继位以来举行的第一个祭祀大典。如今陛下已经立下了皇后,按理说皇后生下的长子,那就是嫡长子。”
“也就是说,如今我大秦帝国的皇储之位,已经有了最合适的人选——嫡长公子曜,当被立为太子,担任助祭之职。”
周青臣念着词,身后汗水直流,打湿了衣襟。
蒙毅看到他两腿发抖,忍不住发笑,低声嘲讽道,“这就开始怕了。”
扶苏面色如常,“原来是立太子的大事。”
冯去疾和王绾两个人都低首望着席面。
“我大秦以左为尊,而右次之。左丞相以为呢?”
冯去疾听到这一句话,顿时吓得浑身长满了鸡皮疙瘩。
距离上次被嬴政私下吐槽说他车骑太多,也不过一二年的功夫。
没想到在这次秦二世居然直接在朝堂上说他的私事。
这绝对不是巧合,丞相府里有奸细,专门给皇帝告密。
冯去疾吓得吞了下喉哽。
“陛下,国之大事,在祀在戎。这立太子的事情,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,宗庙之延续。”
“请陛下早日立太子。”
“更何况,立公子曜为太子,这是太上皇禅位之时,另外颁布诏书,亲自下的命令。”
“如今陛下已经继位,于情于理,都应该立太子。”
(本章完)